近年愈來愈多餐廳轉為用二維碼(QR Code)落單,但電子點餐其實亦暗藏危機。私隱專員公署今日(29日)發表《電子點餐的私隱關注》報告,調查發現當中有10間提供手機App點餐的餐廳,都會追蹤用戶喜好、交易紀錄等,並把資料用作直接促銷。

 

私隱專員公署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走訪60間本地餐廳,當中10間提供手機點餐服務的餐廳,包括大家樂、大快活、元氣壽司、肯德基、麥當勞、沙嗲王、星巴克、譚仔三哥米線、譚仔雲南米線及香港吉野家。

 

調查結果指,上述10間餐廳均可以使用顧客資料,追蹤顧客於手機App內的活動,包括cookies、裝置資料、交易紀錄、位置、喜好及行為、活動紀錄及購買紀錄等,用作直接促銷。

 

當中,麥當勞、星巴克、譚仔三哥米線及譚仔雲南米線,都必須先註冊成為用戶才可在手機App點餐,涉及收集姓名、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等個人資料。而大家樂、大快活、肯德基及香港吉野家則容許顧客使用訪客身份結帳,但就仍會收集顧客姓名、電話號碼及電郵地址等個人資料。

 

私隱專員公署指,市民若選擇使用手機App點餐,或須先提供個人資料以註冊帳戶,即使以訪客身份點餐亦有機會被收集個人資料;至於掃描二維碼點餐,雖然一般不會收集個人資料,但一旦掃描被竄改的二維碼,可能會進入釣魚網站,或在顧客手機上下載惡意軟件,令個人資料有外泄風險。

 

私隱專員公署提醒,市民在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點餐前,應了解應用程式會查閱、收集哪些資料,並仔細考慮是否提供;若以掃描二維碼點餐,亦應提高警覺,檢查二維碼所導向的第三方點餐平台的真實性,並了解可否在不提供個人資料下點餐。另外,市民最好盡量使用在手機內置的功能掃描二維碼,避免因下載第三方提供的二維碼掃描應用程式,而增加手機遭惡意軟件攻擊的風險。